传奇的落幕,逝去的青春。 中学时期,放学后的时间就是待在篮球场上奔驰。当时13岁,个子矮小,只要能把球射进篮筐不管姿势多丑,就已经很满足(当时觉得这就叫打篮球)。当时被宿舍朋友的影响,放学后玩耍的地方只有两个,cc店(所谓的网吧,马来西亚人称cc),第二个就是篮球场。因为这样,所以我认识了他,KOBE BRYANT,但他不认识我,因为他是当时称霸NBA的人物。 篮球场上当时都是他的名字,“看我!KOBE BRYANT的招牌动作!”!!球友中总是会有几个装逼的在球场上学各式各样KOBE的招牌动作,erm......好吧包括我。 篮球陪伴我一直到我中学毕业,当时打的球不叫球,是种对它的热情。就算当天被伤得伤痕累累,第二天朋友一通电话“走咯!打球咯!”,马上换上衣服裤子冲去篮球场。 肢体的碰撞、身体夹杂着不止是自己的汗水还有别人的(有时还会吃到别人的汗水啊啊!!!!)、各种名牌球鞋或校鞋与地上摩擦的声音、球打铁声、进球的那一刻篮球与网触碰的清脆声音、带球声、"next team"声、“foul”声.......无不然我怀念的,现在只能怀念。 当时还是黄毛小子的我看KOBE打球,看的是他每个犀利干脆神准的动作。大点了,看得是他对胜利的渴望,对篮球的热情,他那高傲的态度,他那用行动去打击那些批评他的人和对手还有他的MAMBA FACE,这就是为什么我和大家那么爱他的原因。 以前打开YOUTUBE,第一个按的就是KOBE NBA。如今,按的却是KOBE FAREWELL。 18岁毕业后,碰球的次数少之又少。今年21的我,每当经过篮球场,只是停下脚步,看着那些留着汗的少年,想起当年。 “MAMBA OUT”,从37岁的KOBE口中说出,听起来心有多少的不甘。一代传奇的落幕,流下的不知是汗水还是泪水。在屏幕前的我却是眼眶泛泪,是对他的不舍,也是对找不到当年对篮球热情的我。 STEVE NASH 和KOBE的落幕,慢慢打响了另一个时代的崛起,留给的是我们这业余爱好者满满的回忆。留给我的是他们的态度,时时刻刻保持着对胜利的渴望,创造属于自己的传奇,名字流传千古。 大家都把JORDAN称为无法超越的篮球之神,但我喜欢把他称为没有底线的人。而KOBE是在他自己的底线等着你超越的人。 JORDAN和KOBE打开了两个不同时代的大...